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C.“文化大革命”初期 |
D.“文化大革命”晚期 |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崔朝东教授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下列针对 “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 |
C.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 |
D.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 |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1913年 |
1938年 |
1973年 |
|
法国 |
8.9% |
23.2% |
38.8% |
英国 |
13.3%[来源 |
28.8% |
41.5% |
美国 |
8.0% |
19.8% |
31.1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大跃进”的影响 |
C.国民经济的调整 |
D.自然灾害的影响 |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