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另一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
1910年,日本人对中国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接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的水平。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徽商“贾而好儒”,明清商业重镇浙江南浔也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书场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之说,从商入儒乃是包括山西、闽粤在内的绝大多数明清商人的实际选择。这说明
A.商业发展猛烈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
B.科举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
C.成就功名需要强大经济基础支撑 |
D.商业价值得到社会风尚的普遍认同 |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本世纪继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 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 D.新兴势力的崛起 |
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
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
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