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如图为考察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为 、 。
(2)甲村在乙村的 方向;量得乙村到观察点①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3)在乙村,同学们测得气温为20℃,则此时甲村的气温约是 ℃。
(4)同学们发现乙村周围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建议该村发展 业,理由是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BCD。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②③。
(3)图中甲处为运河,它是洲与洲的分界限。乙处为运河,它是洲与洲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所标示的小河流向大致为: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
(2)此图比例尺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其线段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和主要粮食输出路线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在②洲的东部和南部、①洲的东部和欧洲的西部。从图可看出。这些地区都位于低纬度、(高中低)纬度的(沿海或内陆)平原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图中字母中,E、、、H(填字母)四地人口稀少。根据阿斯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3)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分布(填“均匀”或“不均匀”)的特点。
(4)图中输出粮食的大洲①,该洲粮食出口往西横穿洋到达亚洲。往东穿洋到达欧洲和③洲等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符号它表示。
(2)根据指向标可知,丙地在乙地的方,若两地的图上距离有2厘米,则实际距离为 __米。
(3)判断山地不同部位:E是,D是,F是。
(4)对比甲乙丙三地,最适合建城镇居民点的是地,请写出两个理由:
①。②。
(5)上述景观图片中,能反映甲地的地形类型的是图;反映丙地地形类型的是图。(填字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亚欧分界山脉;②为亚非分界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③洋。
(2)甲、乙、丙三地中,降水比较均匀的是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地。
(3)甲、乙、丙三地年平均气温最高是地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___。
(4)图中由A到B到C,年降水量呈现出(递增或递减)的趋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5)甲、乙、丙三地中,请选择其中一地并描述其气候特征。我选地, 其气候特征:
气温上:;降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