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是某同学去广西旅游时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图示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形成图示地貌的地质过程是( )
| A.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
| B.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
| C.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地壳断裂—流水侵蚀 |
|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
读某海域等水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甲附近海域洋流性质和海水流向分别是
| A.暖流,向高纬流 | B.寒流,向高纬流 |
| C.暖流,向低纬流 | D.寒流,向低纬流 |
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海域多雾天 |
| B.甲附近海岸为雨林景观 |
| C.甲以西陆地降水量东多西少 |
| D.甲所在半球南北温差较大 |
读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一般位于副高脊北侧,其原因可能是
| 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 |
| B.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 |
| 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 |
| 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 |
当副高脊位于30°N—35°N附近时,我国东南沿海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A.伏旱 | B.泥石流 | C.台风 | D.洪涝 |
下图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图中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9时20分 | B.11时20分 | C.21时20分 | D.23时20分 |
此时,由此纬线向北,则图中
| A.M、N两点均向东移动 | B.M点向西移动,N点向东移动 |
| C.M、N两点均向西移动 | D.M点向东移动,N点向西移动 |
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此日由M点向西到N的经度差将
|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下图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
| B.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
| 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
| D.云贵高原、唯噶尔盆地 |
图中M处
|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
|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 |
| 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
|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 |
读以O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外圆为晨昏圈,不考虑地表起伏。回答下列问题。
若A、O、B三点纬度相同,则
A.太阳直射赤道 B.O为太阳直射点
C.A点昼长可能小于北京昼长D.C点可能位于海洋上某日,A、D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70°,则
A.A地正东方向日出
B.B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C.该日,A、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为30°
D.D地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