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徐州市某中学高二(1)班的学生成立自主学习小组,以“功绩献祖国,影响余后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恰同学少年]
第一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毛泽东的求学之路。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立志走出闭塞而贫穷的乡村,实现自己的抱负。从湘乡县立高小到长沙中学,再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无论身处哪一方学堂,他都是最勤勉的学生。那一灯如豆,通宵读书的身影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1)毛泽东砥砺自我的求学之路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4分)
[伟大的功绩]
第二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当代史学家们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概括为“四个一”: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对此,有同学表示:“英雄造时势,新中国的开创与发展有毛泽东一人足矣。”
(2)请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4分)
[光辉的思想]
第三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如今,不少人仍爱读《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诗词》,原因在于从中可以学到分析问题的独特方法,增强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毛泽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如“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至今读来仍令人深受裨益。
(3)请你选择上面名言中的两条,分别指出其蕴含的哲学智慧。(4分)
哈尔滨市市民梅林看到哈尔滨世纪振达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振达”)刊登的宣传信息称,革新街一处南北朝向、使用面积52平方米的房产欲出售。买房心切的梅林到现场匆匆看了一眼房子便与“振达”签订了购房协议,结果签完协议发现,该房子是东西朝向,房屋产权证上写的使用面积只有41平方米,与宣传信息有多处误差。对此,“振达”业务经理称,哈尔滨没有正南正北的房子,房屋面积“缩水”是为了省物业费和包烧费改的,如果梅林想退房就得按合同赔偿。
(1)上述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如果你是梅林,你会提出怎样的要求?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技能人才匮乏、收入差距偏大、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这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人口红利”的发挥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金融海啸横扫全球,多国经济受到重挫,失业率攀升。按照欧盟的统计,2012年德国失业率仅相当于欧盟平均失业率的一半,这与德国短时工作制密切相关。按照短时工作制,经营困难时,公司可实行短时工作制,不裁员,缩短工作时间。工时缩短后,工人工资损失的2/3可从政府获得补偿。企业为工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在前6个月为50%,以后为100%,由政府来支付。雇佣关系,从2009年开始的,上述补贴适用24个月;从2010年开始的,则适用18个月。短时工作制,可以避免公司陷入裁员和经济困难的窘境,却遭到了新自由主义者的批评。
(1)新自由主义者为什么会批评德国短时工作制?
(2)请结合德国短时工作制,评价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二 201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3年是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引导各个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1)请概括出材料一中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并通过比较作出评析。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
几年前,受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型企业出现停产、关门、倒闭,以及工人下岗失业等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将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制定和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出台多个产业振兴规划和投资拉动政策,新增4万亿元投资。这些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
(1)在凯恩斯看来,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应对危机,我国采取的政策和凯恩斯主义在主张上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