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
B.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不拘于时 |
D.诸酋相目以退不赂者以赂者丧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3)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
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
下面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
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 |
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 D.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①之,具伏抵法。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任判馆事。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薛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鞫:审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敢忤其意者 忤:违背 |
B.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赖:凭借 |
C.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 知:了解 |
D.士君子以此多之 多:赞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为《遣愁文》以自解 木欣欣以向荣 |
B.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宾主尽东南之美 |
C.居正以计缓其事 不知其几千里也。 |
D.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 其翼若垂天之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居正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学习并有大志向,但他并不被人看好,所以写《遣愁文》自我解嘲。 |
B.薛居正为官主持正义不畏权贵,即使面对威权震主,残忍自恣的史弘肇,他也能秉公执法。 |
C.皇上认为国家五谷丰登是上天庇佑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在劝勉薛居正等臣子为官不够勤勉。 |
D.薛居正形貌魁伟品行淳正。他为官宽缓为政简洁,他的为官行政之道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3分)
⑴ 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选自《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②觖(jué):因不满而怨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之以徇徇:示众 |
B.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坐:因为 |
C.时用省阅省:反省 |
D.恤其家备至恤:救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收陶、奭抵罪相如因持壁却立 |
B.苏舜钦等以群饮逐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何以示天下何可胜道也哉 |
D.始服其长者失其所与,不知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4分)
译文: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译文:赵概在为官为人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若 使 天 下 兼 相 爱 爱 人 若 爱 其 身 犹 有 不 孝 者 乎 视 父 兄 与 君 若 其 身 恶 施 不 孝 犹 有 不 慈 者 乎 视 弟 子 与 臣 若 其 身 恶 施 不 慈 故不 孝 不 慈 亡 有。
——选自《墨子·兼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悉其里居悉:知道 |
B.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 |
C.妾亦宦之息也息:子女 |
D.天下大乱,各自爱爱 :爱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舟人招牧者牵之起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今君乃亡赵走燕 |
C.且彼髯复何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险以远,则至者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