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徇:示众
D.事,万世和好集:成功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3)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官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人。此亡秦之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有删节
下列关于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让……进入
B.人如恐不胜刑:处罚
C.何辞为:语气词,呢
D.沛公则车骑置:安置,整顿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立饮之
夜缒
B.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皆白衣冠送之
C.意常在沛公也
而右手揕
D.欲诛有功

壮也,犹不如人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为者?

A.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C.为之奈何
D.今日之事何如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头发指,目眦尽裂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B.毫毛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形容词做动词
C.此亡秦之耳续,延续,形容词做动词
D.道芷阳行间,抄小路,名词作状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七门庙记
(宋)刘攽
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于是叹美其功。
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有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史策之有遗,而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予因曰:“诺!”
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有才能者,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释】①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灌溉水渠。③相侔:相等同。侔(móu),相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馥有功信:的确
B.然吾史策之有遗恨:遗憾
C.而舒人之不忘其惠也怜:同情
D.养人不见形象哉形象:犹“形迹”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事至舒城②奚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信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②瞻衡宇,载欣载奔
C.①宗族昆弟有才能者②善万物得时
D.①没已焉者乎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叙述并赞美了西汉羹颉侯刘信辟地垦土、勤心为民,首建舒城七门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
B.舒城县主簿包廓在弘扬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考证了七门堰的首建者,二是为刘信、刘馥建庙立祀,三是诚请作者写记永志。
C.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在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
(2)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蹶。艺本不佳,于人何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足迹),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致蹶颠:跌倒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差别
C.适足以发笑而自耳点:污辱
D.不汝妄自菲薄意:料想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都属于张居正认为儿子科考失利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妄自菲薄②少而了了③终日闭门,手不释卷
④好矜己而自足⑤力疲于兼涉⑥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的小儿子懋修小时候就异常聪慧,张居正的朋友都认为,在几个儿子当中,懋修是最自鸣得意的。
B.张居正发现小儿子癸酉中第后染上狂傲之气,本不想让小儿子在丙子年去应试,但在其他儿子力劝之下勉强答应了,结果懋修却遭受了挫败。
C.张居正非常爱他的小儿子,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儿子遭挫后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要深入反思。
D.张居正写这封信给他小儿子,意欲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借自己的经验教训来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身学习上的胜骄败馁等缺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3分)
译文: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瓢道人
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日:“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曰:“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①之酒也,三车②之肉也,寒山、拾得③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尔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注】①济颠:济公和尚。②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③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倭寇方盛:猖獗
B.久乃之厌:满足
C.悉以自奉:供养
D.有道者,不宜淫且盗审:确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人遂呼一瓢道人我召僧来礼忏
B.饮食供侍,拟王者一日炉灰里取金一挺
C.人此多延款道人余大有疑,问子
D.遂覆埋之余闻大异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
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入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
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
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怪诞,对他的评价颇为不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足而黥①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②。孙子见其马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③,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④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①黥,qíng刺面,即墨刑。②重射,下很大的赌注。③临质,临场比赛。④三晋,原泛指赵、魏、韩,此处指魏兵。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见阴:暗地里
B.直大粱走:奔赴
C.韩而归去:离开
D.夹道而伏,曰期:商量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句中的“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参醒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项伯杀人,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被庞涓陷害。但他忍辱负屈,等来机会,逃离魏国,表现出他卓越的才智。
B.田忌与公子赛马,孙膑劝他用劣等马对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C.孙膑认为应该根据战场形势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他在齐军大量减员的情况下,果断诱敌深入,在马陵设伏,智杀庞涓。
D.田忌用“围魏救赵”的战略,解除了韩国之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丰富了我国军事文化宝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②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③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