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不能释放递质 |
| B.突触后膜会被持续抑制 |
|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
| D.突触结构被破坏 |
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 | B.垂体 | C.下丘脑 | D.脊髓 |
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下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
|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
|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分子 |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过渡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
|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
|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
| B.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 |
| C.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 |
| D.该种群中F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 |
在四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①0.1%CO2、30℃,②0.1%CO2、20℃,③0.03%CO2、30℃,④0.03%CO2、20℃),测定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了①—④实验的结果。下列对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因素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②实验④ P点
| A.光照强度 CO2浓度温度 |
| B.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 |
| C.温度光照强度 CO2浓度 |
| D.温度 CO2浓度光照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