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最新消息显示,重庆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由于翻译量大,目前已有近30位译者参与其中。 |
B.“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仅只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
C.尽管从官方到民间都意识到了垃圾问题的严峻性,但多年来,垃圾分类依然迟迟难以推行,一些地方政府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马蜂窝。 |
D.豫剧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上。 |
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B.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C.古之学者必有师。 |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下列各句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山川相缪 | B.举匏尊以相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D.君子生非异也或师焉,或不焉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菩萨蛮
晏几道
来时杨柳东桥路。曲中暗有相期处。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
却寻芳草去。画扇遮微雨。飞絮莫无情。闲花应笑人。
A.“却寻芳草去”中,“却”字写出赴约人失望的心情,“芳草”暗指他所渴念的女子。赴约人感到“飞絮”、“闲花”都“无情”“笑人”,其中蕴含了对那人不能赴约的几丝怨意。 |
B.“明月好因缘”中的“因缘”是指男女之间的缘分。“欲圆还未圆”表面上写约会时的景色,实际上是暗喻约会成空:事情眼看要圆满了,却伊人未来,终未能圆满。 |
C.上阕从前来赴约现实性起,重点点明约会的地点。“曲中暗有相期处”是说约会的地点在路的转弯处一个异常黑暗的地方。 |
D.首句冠以“来时”,下阕又说“去”,而不分别说“去时”、“归”,表明是以当时的口吻行文,给人一种现场感。体现出晏几道含蓄婉曲、蕴藉深厚的一贯词风。 |
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之巨。(广播稿) |
B.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儿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际,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公告) |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叶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和目空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
B.《想北平》一文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作用是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
C.《劝学》用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
D.《师说》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