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mL |
B.滴定管、锥形瓶均先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 |
C.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而不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
D.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 |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
C.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和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A.54.5% | B.40% | C.36% | D.33.3% |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22.4 L SO2参加反应时,有2 NA个电子发生转移 |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
C.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 |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 |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 |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若无固体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 |
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
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
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