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控电路中,通过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可实现对电路相关物理量的控制。如图所示,R1为电阻箱,R2为半导体热敏电阻,C为电容器。已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有( )
A.若R1固定,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
B.若R1固定,当环境温度降低时R1消耗的功率增大 |
C.若环境温度不变,当电阻箱R1的阻值增大时,电容器C的电荷量减少 |
D.若R1固定,环境温度不变,当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时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
如图甲所示,线圈与电压传感器连接,一条形磁铁从线圈上方某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并穿过线圈。图乙是此过程中电压传感器采集到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选项中根据图象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是
A.线圈由非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
B.从本实验可以得出,线圈的匝数越多,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
C.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方向有关 |
D.磁铁运动速度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
回旋加速器是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分别与高频交流电极相连接的两个D形金属盒,两盒间的狭缝中形成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粒子在通过狭缝时都能得到加速,两D形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要增大带电粒子射出时的动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匀强电场间的加速电压 | B.增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
C.减小狭缝间的距离 | D.增大D形金属盒的半径 |
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均为20000km.我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三颗卫星都定位在距地面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比较这些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的质量必须相同 |
B.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周期短 |
C.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的加速度大 |
D.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的运行速度小 |
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vs-v0)/s,其中v0和vs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t-v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s+v0)/2 |
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
如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J电场力做的功为1.5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J |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0.5J |
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