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1.6 m、长为10 cm的圆弧轨道,小球置于圆弧端点并从静止释放,取g=10 m/s2,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A.0.2π s | B.0.4π s | C.0.8π s | D.π s |
如图所示,三条平行且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其电势分别为10V、20V、30V.实线是一带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运动的轨迹,对于轨迹上的a、b、c三点,已知:带电粒子带电量为0.01C,在a点处的动能为0.5J,则该带电粒子
A.可能是带负电 | B.在b点处的电势能为0.5J |
C.在b点处的动能为零 | D.在c点处的动能为0.4 J |
如图所示,在a点放有带电量为Qa的电荷,在b点放有带电量为Qb的电荷,Qa、Qb为异种电荷。在它们的连线上有M、N两点,且aM=bN,比较M、N两点的场强大小和电势的高低时,发现场强EM>EN,电势φM<φ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a为正电荷、Qb为负电荷,且|Qa|>|Qb| |
B.Qa为正电荷、Qb为负电荷,且|Qa|<|Qb| |
C.Qa为负电荷、Qb为正电荷,且|Qa|>|Qb| |
D.Qa为负电荷、Qb为正电荷,且|Qa|<|Qb| |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取一点,过O点作射线OA=OB=OC=20cm,,已知O、A、B、C各点的电势分别为0、7V、8V、7V,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A.35V/m,沿OA方向 B.35V/m,沿CO方向
C.40V/m,沿OB方向 D.40V/m,沿BO方向
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象,图中α=45°,由此得出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反比 |
B.电阻R=0.5 Ω |
C.因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tan α=1.0 Ω |
D.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3.0A |
对于某一闭合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电阻越大,电源的路端电压就越大 |
B.电源的路端电压越大,电源的输出功率就越大 |
C.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电源的效率就越大 |
D.电流总是从电势高的地方流向电势低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