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体积和pH值均相同的稀硫酸和醋酸,与足量的镁反应生成H2量的关系 |
B.图②表示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关系 |
C.图③表示2SO2(g)+O2(g)![]() |
D.图④表示向氨水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的pH大小变化关系 |
下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
① |
KNO3溶液 |
KOH |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
②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
③ |
H2 |
CO2 |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④ |
NaNO3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
⑤ |
CO2 |
CO |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
⑥ |
FeCl2 |
FeCl3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⑦ |
Cu |
CuO |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
⑧ |
BaCO3 |
BaSO4 |
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⑧
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 D.溶液中Ca2+的数目 |
已知Fe3O4可表示成(FeO·Fe2O3),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O2 +4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S2O![]() |
B.每生成1mol Fe3O4,则转移电子数为2mol |
C.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D.若有2mol 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O2为0.5mol |
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Cl–)>c(H+)>c(OH–) | B.c(NH4+)>c(Cl–)>c(OH–)>c(H+) |
C.c(Cl–)>c(NH4+)>c(H+)>c(OH–) | D.c(Cl–)>c(NH4+)>c(OH–)>c(H+) |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
C.Z的氢化物比H2O稳定 | D.X和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