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建设的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穿越我国              个省(市、自治区)。该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是                                   
(2)西电东送的中线、南线工程主要是将西部丰富的水电调往东部地区。为什么西部地区有充足的水电调出本区

(3)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通车运行时,车厢采用全封闭方式,试说明理由         
(4)南水北调工程是从水量丰富的            流域内调水,该工程的三条方案中,穿越山东的是                      。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长江、黄河哺育了两岸的人民,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黄河干流A、B、C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的是________,C河段流域狭窄,无支流汇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②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 _,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5)湖泊是③ ,支流是④
(6)联系已学知识,填表完善长江和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班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家住蒙古包,我们喜欢赛马、摔跤等运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要举行比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
材料二图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为“中国人口分布图”。

(1)读图甲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 (山脉) (河流)一线接近。
(3)根据某班新同学的介绍,判断该同学家所在地主要属于 气候。
(4)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大,________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5)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大致沿黑龙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一线。
(6)结合甲乙图判断,中国人口最稀少地区属于 气候。

读“我国地形地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分____级阶梯,字母H代表我国四大盆地中最湿润的_______盆地。
(2)字母D代表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__高原;字母A、B、C代表的山脉是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
(3)字母E代表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__岛,该岛屿东临____________洋。
(4)写出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5)图中G山脉和淮河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G代表的山脉是____________;这一分界线大致是我国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6)字母F所在的西北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属于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____、台。(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
(2)①是_____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全称),与其接壤的最大内陆国是_________
(3)②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③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是____
(4)④是________海峡,该海峡西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⑤是________(国家);⑥是________(国家)。
(6)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其中⑦是______(国家);⑧是______(国家)。
(7)我国的内海是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世界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峰;B处是________________盆地。
(2)图中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是:C________________——太行山脉——巫山——D_______________(填山脉名称)。
(3)图中,我国西部第一、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主;
(4)从图中看出: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大多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大部分注入______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