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请阅读下面有关黄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主要水文站检测黄河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 |
||||||||
站名 |
吉迈 |
贵德 |
兰州 |
河口 |
三门峡 |
桃花峪 |
洛口 |
利津 |
流量(m³/s) |
130 |
750 |
1120 |
840 |
1360 |
1460 |
1140 |
1350 |
含沙量(KG/m³) |
0.1 |
2.5 |
2.7 |
6.8 |
42.8 |
27.5 |
25 |
24 |
注意:河口为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桃花峪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
黄河注入的海域名称①是( )
A.渤海 | B.黄海 |
C.东海 | D.南海 |
对黄河各段流量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吉迈至兰州减少 | B.兰州至河口减少 |
C.河口至洛口逐渐增加 | D.洛口至利津减少 |
黄河的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
A.兰州至河口段 | B.河口至三门峡 |
C.三门峡至旧孟津 | D.旧孟津至入海口 |
要减少黄河的泥沙,最关键是( )
A.上游黄土高原的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 B.下游华北平原的植树造林 |
C.中游黄土高原的垦荒,增加粮食产量 | D.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风蚀严重;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A.南——北 | B.东——西 |
C.西北—东南 | D.东北—西南 |
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
A.48℃ | B.40℃ |
C.32℃ | D.24℃ |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注入太平洋 | B.都属于外流河 |
C.冬季都有结冰期 | 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
从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A.黑龙江 | B.内蒙古 |
C.广东、广西 | D.海南、台湾 |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A.做好生态环境建设 |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
C.大力发展旅游业 |
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
读我国沿“北纬30°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 B.西高东低 |
C.中部高,四周地 | D.北高南低 |
图中,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柴达木盆地 | D.黄土高原 |
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A.山地和高原 | B.盆地和高原 |
C.平原和丘陵 | D.平原和盆地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有56个民族 |
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
C.各民族均匀分布 |
D.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
国家统计局09年2月26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5.7℅,男性占总人口的51.5℅。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 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
B.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
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 |
D.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 |
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资源紧缺②劳动力不足③环境破坏④就业压力大⑤住房困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秦岭——淮河 | B.黑河——腾冲 |
C.长城沿线 | D.0℃等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