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一(3)班的学生准备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为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主题与材料对应正确的是( )
| A.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
| B.中美外交关系正式建立——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
| C.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
|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
| A.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
| B.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 |
|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
|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
| 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 B.实行联邦制 |
| C.设立责任内阁 |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他应该是在阐释()
| A.代议制 | B.邦联制 |
| C.联邦制 | D.两党制 |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
|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司法机构不得以司法审查为工具,来干涉立法与执法机构行使自身职能,这一规定的理论依据是( )
| A.共和主义与三权分立 | B.人民主权与三权分立 |
| C.主权在民与司法独立 | D.联邦主义与司法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