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如果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你认为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是( )
①农村基层民主选举
②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
④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材料所说的“小康时代”是指( )
| A.和平、民主时代 | 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 |
| C.社会主义时代 | D.工业化到来的时代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 B.土地革命的开展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 ( )
| 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 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洛佐夫斯基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 )
|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
|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中心 |
|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
|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