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侵略,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 |
|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
|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 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到底基于什么。”这反映了该学派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 B.促使了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 |
| C.阻碍了古希腊民主制度 | D.导致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
②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投资迅速增长
③两次国共内战期间,列强对华投资总额均有缩减
④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
|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
| C.提出了“为政为德”的观点 |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
《幼学琼林》中有这样的话:“柏台乌府,御史衙门。布政司称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潘岳种桃于满县,人称药县;子贱呜琴以治邑,故曰琴堂。”据此,你认为该书成书时间应为
|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