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B.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D.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
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
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
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
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 |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 B.反对官员的贪腐 |
C.重视商品生产 |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