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 
|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 D.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 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共同点是
|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特莱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禁欲主义 | B.英雄主义 | C.人文主义 | D.理性主义 |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了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了耶路撒冷。”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宗教改革 | B.启蒙运动 | C.文艺复兴 | D.“光荣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