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
|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
“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
| 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 D.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
| 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 | 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 |
|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
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 1872年 |
1881年 |
增长率(%) |
|
| 棉纱(万担) |
5 |
17.2 |
244 |
| 棉布(万匹) |
1224.1 |
1493.1 |
22 |
A.棉纺织品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 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
|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