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肯尼亚视察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并向该学院赠送孔子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任意三个人即可)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宗教“异端”裁判大会
图二 被裁判为“异端”者被处死刑
请回答:
⑴什么是宗教“异端”?
⑵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⑶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⑷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的斗争结果如何?
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直到今日,巴以冲突问题仍然未能获得彻底解决,结合下图,联系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967—1982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以和解
(1)按照1947年联大通过的决议,巴以分别建国。以色列国成立于何时?
(2)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特殊,它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这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
(3)戴维营巴以和谈无果而终,多边首脑会议也无大的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4)巴以之间争夺的主要战略资源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充当在巴以和谈中充当调停人角色?(4 分)
(5)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当今世界解决地区冲突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意图向国会作证时说:“存在的最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摘自《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1945年2月10日,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11日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7)
材料三: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可给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
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政体形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内阁,但与西方的内阁在性质上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主要有:
(1)内阁需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议会有权倒阁… …(4)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总辞职… … 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摘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 2 分)
(2)1689 年,为限制王权,英国通过了什么法案?( 2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内阁对谁负责?( 2 分)
(3)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何本质区别?(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