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后来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厥功甚伟”。下列对“厥功甚伟”的阐释最确切的是( )
| A.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
| B.为戊戌变法创造了理论依据 |
| C.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 |
| D.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
| A.反对学习西方 | B.为变法作解释 |
| C.宣传中体西用 | D.维护中华文化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
| C.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 D.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掇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
|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 D.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 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
|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时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
|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
| D.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