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
| A.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 B.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 |
| 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 |
| D.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 |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
|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
| C.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
| D.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下列说法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的是( )。
| A.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 B.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
|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D.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地位 |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③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④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 A.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 B.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
| 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 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
孙中山“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平均地权 |
| C.创立民国 | D.三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