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总理既宣布英国与德国已在战争状态之中,德国人遂宣言此次战祸之发生英国应付其责任。德国总理宣称:假使英国政府能力劝俄罗斯勿预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事,则欧洲战争可幸免。”关于德国人之意见,<伦敦时报》有下述论调:“假使英国政府果如德国人之言而向俄罗斯声明,则英国政府无异宣言英国将援助德国与奥地利以反对俄罗斯。诚如德国人之言则所有交战之强国均须负责,盖若辈均不曾为与若辈现在所为者相异之事也。例如假使法国而不援助俄罗斯,则法国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俄罗斯不关心塞尔维亚之存亡,则俄罗斯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德国不愿援助奥地利,则德国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奥地利不致最后通牒于塞尔维亚,则奥地利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
材料二 在英国的努力下,巴尔干半岛的战事没有蔓延,奥地利和俄国的军事行动最终也得到了控制。在一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的两至三年中,英国和德国也重拾友谊,尽管两国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该被破坏。而且,很显然,法国和意大利的民众也都对英国表示支持。除了英国的政界,英国的商界人士以及工人阶级对于德国和法国也保持同样的友好态度。并且,他们一直反对英国帮助俄国向欧洲和亚洲扩大势力。另外,英国也帮助了一些小国和中立国家,如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挪威、瑞典和丹麦,确保这些国家的统一、中立与和平。阿斯奎斯曾坦言,一次大战与英国的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内阁应该一致反映广大民众的普遍看法,严格保持中立,避免在这场与英国无关的战争中支持任何一方。毫无疑问,只有严守中立才能确保英国的利益。而且,这一态度也帮助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确立了一个更好的立场,那就是,即使战事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英国也能在疲于攻防的作战双方之间有效地进行斡旋。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如何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在一战时期的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为1907年《神州日报》漫画《过渡》。画面中一个穿着“革”的船夫,与穿着“宪”的船夫正争相划渡,问题是朝向正好相反。画中配诗曰:“日薄西山可奈何,保皇革命两蹉跎。那堪入夜风波恶,驶向沉舟侧畔过。”
(1)漫画中的船夫、船分别象征着什么?
(2)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船夫”在“争相划渡”中的共同主张和作用。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沙皇政府终于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但是,沙皇政府明显地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赴势。
——张建华《改革与革命:俄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结合史实,说明俄国是“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
(2)相比于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17世纪,英国爆发政治革命的同时也发生了科技革命,推动英国社会转型同时也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政体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因而能够促成整个经济在总体上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
——《近代英国史》
(1)结合史实,说明英国“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具有自我调整的机制”。
材料二 17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弗兰西斯·培根。他所开创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他的科学活动,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科学开始研究具体现象,从而使英国的科学研究活动较其它国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近代英国史》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科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创始人,不同时期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祭孔的由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原因。
材料二 1912年3月,“丁祭”祀孔日子来临,浙江民政司请示是否照常祀孔,行何礼仪?内务部、教育部通电答复:在民国通礼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一一《中国民俗史·民国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当今,我国每年都定期组织“全球祭孔”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的看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忽悠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所要采取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木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