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A.西安事变 | B.重庆谈判 |
C.1946年政协会议 | D.北平和谈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D.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成功的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D.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
C.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
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中共一大(1921年) |
中共二大(1922年) |
|
中国社会性质 |
未阐述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革命目标 |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来 |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革命对象 |
资产阶级 |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革命力量 |
工人、农民和士兵 |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A. 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 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C.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