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删。)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
B |
在湖北江陵楚国郢都的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铭文的宝剑 |
墓葬所在地曾经处于越国的疆域范围 |
C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
D |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A.占为殖民地 | B.设立租界 | C.建立伪政府 | D.划分势力范围 |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
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
《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 B.反对实行海禁 |
C.主张实行海禁 |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
绍兴五年(1135年),屯田郎中樊宾说:荆湖、江南与两浙有大批良田无人可耕,地有遗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如果“使流寓失业之人,田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利,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材料不能说明
A.政局动荡导致流民增多 | B.樊宾建议政府鼓励垦荒发展生产 |
C.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维护南宋统治 | 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此时完成 |
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
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 | 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 |
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拨 | D.科举制存在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