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质量为W1 g的钠、铝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溶液澄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 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a mol/L的盐酸,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盐酸体积为V2 L,将溶液在HCl气氛中小心蒸干得固体W2 g。下列所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35.5a=(W2-W1)/V2 | B.n(Al)> mol |
C.n(Na)+3n(Al)= mol |
D.aV2=![]() |
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 |
||
| X |
Y |
Z |
| A.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 |
|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 |
C.Y、R形成化合物的化合物YR2能使KMn O4溶液褪色 |
| D.X、Z可形成化合物XZ3,且该化合物属离子化合物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 A.标准状况下,22.4L苯的分子数为NA |
| B.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 NA |
| C.0.5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0.5NA个Cu2+ |
| 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溶于足量水中:2Na+2H2O=2Na++2OH-+H2↑ |
B.碳酸氢钙溶液 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HCO3-+OH-=CO32-+H2O |
| C.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ClO- |
|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
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I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右表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
电子伏特)]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
I1/eV |
I2/eV |
I3/eV |
| 甲 |
5.7 |
47.4 |
71.8 |
| 乙 |
7.7 |
15.1 |
80.3 |
| 丙 |
13.0 |
23.9 |
40.0 |
| 丁 |
15.7 |
27.6 |
40.7 |
| A.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 B.乙的化合价为+1价 |
| C.丙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 D.丁一定是金属元素 |
短周期
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C.A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
D.B 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可发生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