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
|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
|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
|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
利用漫画来描述课程知识显得更直观、生动。下列民国初期的相关漫画说明()
| 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 |
| B.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 |
| C.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 |
| D.民主与农民阶级没有关系 |
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
|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
| 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 |
| 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 |
| 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 |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
|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
|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
|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
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
| A.扶清灭洋 | B.进化论 | C.中体西用 | D.民主和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