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NaOH溶液 |
| B.在25℃的条件下可完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
| C.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
|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
果蝇多是有翅的,但是后来产生了无翅的类型,这些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却生活的很好,这说明了( )
| A.突变是有害的 |
| B.突变是有利的 |
| C.突变是有利或有害决定于环境 |
| D.环境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
右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
| A.甲:AaBb乙:AAaBbb |
| B.甲:AaaaBBbb乙:AaBB |
| C.甲:AAaaBbbb乙:AaaBBb |
| D.甲:AaaBbb乙:AAaaBbbb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 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
1928年,由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地证明了()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B.DNA是遗传物质 |
| C.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含有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
| D.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只有蛋白质已失去活性而DNA仍具活性 |
信使 RNA 经过核孔离开合成部位到达核糖体上,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 A.l层 | B.2层 | C.3层 | D.0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