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甲表示生物膜的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物质运输不同方式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可选用的方法是                ,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的物质是图中的            (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甲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   ]           ;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         结构进行信息传递,动物细胞则不能。
(3)图甲中物质B的这种排列方式与                             有密切的关系。
(4)若图甲是线粒体膜,则b过程运输的气体是     ,该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       所示的曲线;若图甲是人体神经细胞膜,则该图中表示K+在膜内积累的运输方式是        (填字母),这种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         所示的曲线。
(5)若图甲是人体红细胞膜,则该图中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      (填字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6种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pH=1、2、3、4、5、6)、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中浸洗,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步骤:

②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
(3)分析数据:某同学实验记录表如下,

小瓶缓冲液pH值
1
2
3
4
5
6
7
实验前胚芽段初始长度(mm)
10
10
10
10
10
10
10
实验后胚芽段平均长度(mm)
13
20
25
23
19
17
16

分析上表数据,在下图内用坐标曲线绘制出实验结论。

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据调查,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1个调查小组对某家族的该遗传病所做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若II—2是患者,那么该遗传病是
(3)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6是携带者,推测IV—1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

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是分别位于过程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
的基因是,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下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f均为气体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中可表示氧气的是(填字母)。
(2)b参与光合作用的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
的第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3)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4)若用14C标记CO2,则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记录
A
大豆组织样液
双缩脲试剂
颜色反应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细胞染色情况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现象
D
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E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细胞的有丝分裂
F
芹菜幼苗
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幼苗平均株高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组别是。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要点是:
①调节,使视野变得明亮些;②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③转动
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加入硫酸铜的量应是3~4滴,而不能太多,原因是
(3)做E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细胞;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