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与水稻有关的育种途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过程可获得原水稻没有的优良性状 |
B.C→D过程能定向改变水稻的性状 |
C.E→H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D.E→G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熟植株 |
将大豆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 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 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左移 |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右移 |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右移 |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左移,b 点右移 |
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高、高 | B.低、基本一致 |
C.低、高 | D.高、基本一致 |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 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二)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D.图(一)中B浓度大于C的浓度
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 |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