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前膜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在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则甲病的遗传特点及S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概率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0.625%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25% |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5%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5% |
某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
B.复制过程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C.子代DNA分子中含31P与含32P的分子数之比为3∶1 |
D.子代DNA分子中含31P的单链与含32P的单链之比为7∶1 |
下列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是
A.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
B.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
D.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
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B.不患病的概率为1/4
C.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
D.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