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家叶圣陶先生倡导作文要“多写,还要多改”。请从下面叶老对两则作文批语的修改稿中,选择四处说明修改理由。”
①批语原稿:条理清楚。写了整个劳动场面,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但这几个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叶老改稿:写了整个劳动场面,又分别写了几个人物,条理清楚;可惜这几个人物的特点不够突出。
②批语原稿:题材很好,人物很可爱。结构上严密。用倒叙法自然说明了故事的发生。
叶老改稿:题材很好。所写的人物很可爱。结构严密。用倒叙法自然地说明了故事的开端。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某学生日常表现日记。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
⑴4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报名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训练。
⑵5月21日:下午第二节在教室睡觉,语文老师在课上宣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演讲作品。
⑶6月15日:在县运会上创造一百米和跳高两项县纪录。
⑷7月10日:在高中期末统考中作弊。
答:
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句诗扩展成不少于60字的一段话。
答: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为了保持礼貌或者有意制造幽默,不直接说出心中的意思,而是曲折地表达言外之意,以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请分别根据所提供的言外之意写出一句巧妙的回答,要求达到上面所说的效果。
(1)甲:五一节一起去郊游吧。
乙:(五一节不打算一起去郊游。)
(2)甲:你觉得我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乙:(你的文章写得不怎么好。)
(3)诗人:我一向不把标点符号当作一回事儿,请你帮忙点
一下好了。
编辑:(连标点符号都不重视,就不要投稿了。)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9分)
A、在一次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张小明跑到老师那里打小报告,说谭小琴做实验时打破了一根试管。老师面带微笑,望着小明说道:“①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试管。”
B、一个年轻女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询找哪一位医生看病更好。
同事说:“我知道城里有一位医术很棒的医生。不过,他的诊费收得很高。初次就诊,要收500美元;以后复诊,每次还要收100美元。”
这位年轻女子,按照同事的指点,找到了这位医生。一见面,女子就欢快地说:“大夫,②我又来了!”
大夫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招呼。然后就迅速地给她做了检查,说:“③”
(1)指出①②两处划横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
①言外之意:
②言外之意:
(2)在③处为医生设计一个巧妙的回答,让这位年轻女子“无功而返”:
③医生的话:
据相关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下面这幅画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请用文字按照下面的思路解说图画内容。
图画标题:给力“空巢”。图中文字:“常回家看看”进入“新老年法”草案。
(1)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许多人。
(2) 媒体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