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时间都去哪儿了、正能量、点赞”等十大流行语在客观、真实地记录了2014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 )
| A.意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
|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J·K·罗琳的经典儿童小说《哈利·波特》中的故事被引入到了表演中。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到2011年8月终结版电影全球上映,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
| 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 | 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
| 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 D.借鉴外国文化,推动文化创新 |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
|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2012年一些商家根据“航母style”、“江南style”等网络热词衍生出的文化衫、玩具等产品,赚了盆满钵满。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 C.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再到“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民的无奈。这说明:()
| A.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
|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D.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