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推动山东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4年山东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面对就业困难群体多、就业形势复杂局面,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考虑山区库区的特点,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财政拨付保险试点项目;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田水利建设事关“三农”发展,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材料二:S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山东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2015年5月1日前后,各地车展争先恐后,给想买到实惠车的车主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车展市场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车展上,某款新车厂家标价13万元,王某用1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这款车,这里的“13万元”和“12万元”执行的货币职能一样吗?请简要说明。(4分)
(2)货币在执行这些职能时所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围绕“法治中国”的主题.某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了“迈步法治路,实现中国梦”的系列探究实践活动。
活动一【“法治中国,勇于探索”】:同学收集整理了如下图表
(1)请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
活动二【“法治中国,贵在实施”】:经过广泛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加快“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还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断推进全民守法进程。
(2)运用公民与政府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一表述引发代表热议。有专家指出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方能确保有权者从不可任性到不能任性。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材料:面对我国经济放缓的“新常态”。S市市长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隐身”GDP增速,取代它的是“经济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等表达,更加明确和强化了对社会治理的要求。比如,提出“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等。这里的“一隐一现”传递出强烈的转型信号以及科学的政绩导向。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有关知识,谈谈你对S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传递的科学政绩导向的看法
材料:2014年09月17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浙江发布”发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微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李某是浙江某中学高一学生,对未来高考改革非常关心,看到公告后,李某在网上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请回答:
(1)材料中李某针对高考改革方案发表自己意见体现了公民参与决策的什么方式,除此之外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还有哪些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