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摩尔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火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离水面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导管口刚开始放出的气泡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含有试管内原有的空气
C.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已装满氧气
D.该实验需要加催化剂,因为催化剂用于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公布的项目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以下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大 C.具有氧化性 D.无色无味

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两个空集气瓶,在空气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另取两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两
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观察
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A.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
B.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
C.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D.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