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水系图
材料二 橡胶树适宜生长环境
要素 |
条件 |
温度 |
20~30℃,5℃以下即受冻害 |
降水 |
年降水量1150~2500毫米 |
风力 |
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惧强风 |
土壤 |
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砂壤土 |
水分 |
不宜在低湿的地方种植,排水良好 |
材料三 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保护区内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据资料统计,从1991~2007年,区内橡胶园面积增加了960 hm2。
(1)分析纳板河流域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分析本区域种植橡胶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大面积种植橡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下图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回答:
(1)设该图示为等温线图,则:
①该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图反映的时间为________(1/7)月。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____
(2)设该图示为等高线图,则:
①该地形是________。
②下面所示的剖面图中属CD剖面图的是________(甲/乙/丙/丁)
③B处气压比D处________
(3)设该图示为等压线图,则:
①该处是________(高压脊/低压槽)。
②该系统中心地区的天气状况________。
(4)设该图示为等压面图,且该处在近地面,则该处地面温度比周边温度________,垂直气流流向为________。
读图完成:
(1)判断气压值Pl、P2、P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从气压状况上讲,此系统为________,从气流状况上讲,此系统为________,画出此系统中水平方向的实际风向
(2)图中气流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这个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天气是________
(3)夏秋季节,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时,我国________地区将出现________(气象灾害)。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为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________(①或②)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__村。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________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河流在丙村与丁村之间的流向为________。
问题探究题(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步骤:①了解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②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③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三江平原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由于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形成低洼平坦的平原。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冬季严寒漫长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世界上把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历史上有“北大荒”之称。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
(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布?
(2)“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3)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2)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________物体的空间位置。
(3)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________ (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