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完成各题。





我国人口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为

A.1986-1990年 B.2016-2020年
C.2026-2030年 D.2036-2040年

为了解决图所预测出来的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

A.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B.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C.加快产业升级并加大技术投入 D.大力发展电子装配类产业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读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

A.外来人口比例偏高 B.城区交通联系便利
C.空间结构布局合理 D.湿地制约开发建设

有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晒到网上,线路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
B.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
C.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
D.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主要是

A.纬度与大气环流 B.地形与大气环流
C.纬度与地形 D.人类活动

有学者将景观分为叹为观止、景致卓绝、别具一格、风光宜人、平凡无奇、无足轻重六个等级。金秋时节,游客对“寻秋”景观线路的客观评价应该是

A.路线①无足轻重
B.路线②平凡无奇
C.路线③风光宜人
D.路线④景致卓绝

下图为华北地区局地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地下水位越浅
B.地下水位线起伏只与地形相关
C.滨海区地下水位过低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D.京津地下水位比其他地区都高

暴雨时,甲、乙、丙、丁四地,最易发生农田渍涝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