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
离子或分子 |
要求 |
| A |
K+、NO3-、Cl-、HS- |
c(K+)<c(Cl-) |
| B |
Fe3+、NO3-、SO32-、Cl- |
滴加盐酸立即有气体产生 |
| C |
NH4+、Al3+、SO42-、CH3COOH |
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气体产生 |
| D |
Na+、HCO3-、Mg2+、SO42- |
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 |
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
|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
| B.X: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
| C.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
|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 B.浓硝酸在光照下发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
| C.SO2、NO2分别与水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 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等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制品 |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选项 |
W |
X |
| A |
盐酸 |
Na2CO3溶液 |
| B |
稀HNO3 |
Fe |
| C |
CO2 |
Ca(OH)2溶液 |
| D |
O2 |
Na |
2.8 g 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 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c( )=0.80 mol·L-1 |
| 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82 g Fe |
| C.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1.0 mol·L-1 |
| D.1.12 L气体是NO、NO2的混合气体 |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纯水加热到95 ℃时,KW变大,pH不变,水仍呈中性 |
| B.向纯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KW变小 |
| C.向纯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碳酸钠,c(H+)减小,KW不变,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
| D.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或盐酸,均可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