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
操 作 |
可能的实验现象 |
解 释 |
| A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B |
向淀粉KI溶液中不断通入C12 |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
C12先表现氧化性、 后表现强氧化性 |
| C |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 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 |
溶液不显红色 |
黑色固体中没有 Fe3O4 |
| D |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BaSO3不溶于硝酸 |
某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
| B.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 |
C.保 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
| D.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
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
| 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铁极发生氧化反应 |
| 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
|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X极发生氧化反应 |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H<0。4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B.4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1•s-1
C.达平衡后若通入一定量氦气,A的转化率降低
D.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
能够使反应Cu+2H2O=Cu(OH)2+H2↑发生的是
| A.用铜片作阴、阳极,电解氯化铜溶液 |
| B.用铜片作阴、阳极,电解硫酸钾溶液 |
| C.铜锌合金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 |
| D.铜片和碳棒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一烧杯内的氯化钠溶液中 |
下列图象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
2C(g)(△H<0)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