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中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与古丝绸之路范围一致。根据“我国古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1)流经M城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流量逐渐减少,从水循环各环节看,主要是因为 和 强烈。
(2)制约图示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是 。N地是优质长绒棉的重要产地,与我国东部棉花产区相比,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3)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图示区域沙漠、戈壁广布的地理背景。
(4)M 城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唐代时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5)简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判断理由是(4分)
(2)该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该农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是()(双选)
A.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上互惠互利 ,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
B.畜牧业和种植业时间上互补 |
C.农场经济收入不稳定 |
D.过度消耗土壤肥力 |
(4)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A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AB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经营方式一般多为_____________ 经营,都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为:A的农作物是 ,B的农作物是 ,C的产品主要是_________ ___,C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5分)
(3)乙图所示D农业地域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分)
(4)甲图中农业地域类型中我国东北西北也有的是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是 。(填字母)(2分)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可以看出,在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中,首先开始转变的,这种转变是和人类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相适应的。(2分)
⑵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这项指标在图中处于较低增长阶段的是(填字母)(4分)
⑶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这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阶段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坚持工作取得的。但我国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还必须严加控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山脉名称是,B平原的气候类型是。
(2)我国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是通过进入北冰洋的。
(3)鄂毕河的补给水源为。简述它水量丰富但是水运不发达的原因
(4)俄罗斯的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其运输量最大的两种运输方式应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某旅行家发现叶尼塞河下游河段东岸大都比较陡峭,河道有明显向东滚动的趋势,请分析原因。
(6)根据所学地理知识,结合图中有关信息,说明平原地区多沼泽的原因。
(7)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