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
粉末变红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B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
红棕色变深 |
反应2NO2(g)![]() |
C |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 |
上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
还原性:I->Br->Fe2+ |
D |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或SO32- |
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Ba(OH)2(aq)
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左图。读图并参考下表,正确的判断是
A.OA段可能生成3种沉淀 | B.溶液中Mg2+与AlO2- 不能大量共存 |
C.由图计算可得n(Mg2+): n(Al3+) = 2:1 | D.BC段与AB段沉淀的种类可能相同 |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化学式 |
电离常数 |
CH3COOH |
K=1.7×10-5 |
HClO |
K=3.0×10-8 |
H2CO3 |
K1=4.3×10-7 K2=5.6×10-11 |
A.H2CO3、HCO3-、CH3COO-、ClO-
B.HClO、 HCO3-、CH3COO-、ClO-
C.HClO 、HCO3-、ClO-、CO32-
D.HCO3- 、CH3COO-、ClO-、CO32-
叶蝉散(isoprocard)对水稻叶 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且 残毒低。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 成叶蝉散的过程如图,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邻异丙基苯酚发生了加成反应 |
B.邻异丙基苯酚发生了取代反应 |
C.除去叶蝉散中的邻异丙基苯酚可选用Na2CO3(aq) |
D.叶蝉散中是否含邻异丙基苯酚可用少量稀溴水检验 |
在复盐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NH4++SO42-+Ba2++OH-→ BaSO4↓+ NH3·H2O |
B.Al 3++ 2SO42-+ 2Ba2++ 4OH-→ 2BaSO4↓+ AlO2- + 2H2O |
C.2 Al 3++ 3SO42-+ 3Ba2++6OH-→ 3BaSO4↓+ 2 Al (OH)3↓ |
D.NH4++ Al 3++2SO42-+ 2Ba2++ 4OH-→ 2BaSO4↓+ Al (OH)3↓+NH3·H2O |
将0.02mol铜片溶于100mL 9mol/L HNO3中,产生336 mL气体(只含NO、NO2)。该气体与一定量O2混合后,用足量NaOH(aq)完全吸收。有关反应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O2的体积至少为(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
A.67.2 mL | B.56.0 mL | C.22.4 mL | D.11.2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