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飞机安全吗?
【事件回放】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现在,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在搜寻MH370航班,航班上有239名乘客,其中有154名中国人。MH370航班失联让人们再次关注飞机的安全性,飞机是否如过去所称的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官方数据】
过去得出乘坐飞机最安全的结论是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公布的一些资料。按每百万次飞行发生的有人员死亡的空难事故的次数计算,1991年是1.7次,1999年首次降到1次以下,2000年再次下降到0.85次。按2000年的概率算,也就是117.65万次飞行才发生一次死亡性空难。
但是,早就有不少研究人员对比航空和铁路方面的数据得出了飞机没有火车安全的结论。世界银行统计的2005年至2012年世界民航客运量的总人数是189.1亿人,中国经济网的“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空难事故统计一览”显示,2005年至2012年全球飞机失事致死人数为4756人。如此,则4756人比189.1亿人,比率为25.15人/1亿人。即每1亿人乘坐飞机,约有25.15人因飞机失事死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铁道部的统计,2005年至2012年,全国铁路共运输旅客120.04亿人,火车发生事故共造成166人死亡。如此,则166人比120.04亿人,比率为1.38人/1亿人。即每1亿人乘坐火车,约有1.38人因火车事故而死亡。所以,乘飞机的总死亡几率是乘火车的18.22倍。
当然,这个统计分析有几点缺陷,一是用中国的铁路客运与世界的空运相比较,不太全面;二是年限只有8年(2005年~2012年);三是全球飞机失事死亡人数还包括了少数军用飞机。尽管有这些不足,但综合多项因素判断,即便乘飞机的死亡几率不会是乘火车的18.22倍,乘飞机的危险性也大大高于乘火车。
【失事背后】
飞机失事有一个重要规律,即在“黑色10分钟”内危险性最大。飞行过程包括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高度、开始进场、最后进场、着陆8个阶段。以1.5飞行小时的航段来看,这8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同,发生事故的几率也不相同。总体而言,起飞和着陆占总飞行时间的6%,但事故几率却高达68%。 乘客们在安排飞行航班时,最好选择“直飞班机”。当然,空难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恐怖袭击等原因外,常见的空难原因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飞机质量因素等。国际民航组织对飞机失事分析的数据统计表明,人为因素占80.5%。其中机组原因占62%,操作程序占15%,维修因素占3.5%。
尽管现在人们对飞机安全有种种疑虑,但是,选择乘飞机的人并非少数,而且由于飞机的效率高,远距离运输更合算,很多人也不得不乘坐飞机出行,这里就有一个选择飞机机型的问题。 在选择飞机机型方面,应该选择至少30个座位以上的飞机。专家指出,飞机机体越大,受到国际安全监测标准也越多、越严,而在发生空难时,大型飞机上乘客的生存几率也相对较小飞机来得高。
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在2009年发布了一份全球主要机型致命飞行事故发生率排名报告。在全球民航飞机中,事故率较高的都是一些服役时间较长的机型,其中包括俄制伊尔-76飞机、俄制图-154飞机、波音737-JT8D飞机、空客A310飞机和麦道DC-9飞机。
不过,飞机失事还有一个规律,88%以上的空难事故中的人员是可以幸存的。这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在1980年的一个调查报告中的结论。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现代化的大型客机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发动机,即使只有一台发动机正常工作,驾驶员操作正确仍能维持最低安全限度的飞行。客机上还有供旅客使用的紧急出口,配备有紧急自动充气滑梯和救生衣。这些都是紧迫降后,在机组人员指导下完成离机逃生的手段。客机上通常不给乘客配备降落伞,因为民航飞机一般是在万米高空飞行,这个高度空气稀薄,有很强的气流,而机舱内完全是一种增压密闭的状态。一旦打开舱门,飞机会瞬间解体。就算飞机上为旅客准备了降落伞,一旦发生事故,飞机坠毁的时间可能只是几十秒钟,让几百名惊慌失措的旅客排着队从机舱中跳出也是不可想象的。
【知识贴士】
1. 与其他交通事故不同,一些飞机往往未能在飞行测试期间发现其缺陷,须通过航空事故才能发现。如1954年英国海外航空781号班机空难后,发现彗星型客机的设计有严重瑕疵,机身蒙皮厚度不足,机上的加压系统出现问题,导致金属疲劳……
2.跳伞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要求,没有经过训练的旅客根本不可能在瞬间完成跳伞的技术动作。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乘坐飞机安全吗?请结合材料写出三点理由。
下列说法符合以上材料的一项是( )
A.综合多项因素判断,乘飞机的危险性大大低于乘火车。 |
B.以1.5飞行小时的航段来看,起飞和着陆占总飞行时间的6%,所以事故发生率最低。 |
C.客机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发机动,即使只有一台发动机工作,飞机仍能飞行。 |
D.客机上有供旅客使用的紧急出口,配备有紧急自动充气滑梯和救生衣。 |
五一长假,住在杭州的王明一家乘飞机去三亚旅游,杭州到三亚共有下列三个航班,王明一家选择哪个航班安全系数最高?请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A.杭州萧山机场直达三亚凤凰机场的NS3301航班(小型机,座位114个)。
B.杭州萧山机场直达三亚凤凰机场的CZ6899航班(中型机,座位189个)。
C.杭州萧山机场到湖南中转,再到三亚凤凰机场的MF8351航班(中型机,座位189个)。王明上飞机时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他解释?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今视网7月6日南昌讯(记者 陈大圣) 来自省林业厅的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2.06亿元,进一步推动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全力推进我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该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我省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及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安排人工造林建设任务83.6万亩,封山育林建设任务56.4万亩。
其中,长防林工程人工造林26.3万亩、封山育林21.9万亩,珠防林工程人工造林3.8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26.5万亩、封山育林28万亩,林业血防工程27万亩。林业重点营造林工程实行中央定额补助,各营造林工程补助标准已全部统一,人工造林每亩补助200元,封山育林每亩补助70元。
(共18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后面小题。
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原题为“夜深花睡”。选自十月文艺出版社《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有删改)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最爱“百合花”?(4分)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丈夫”内心的复杂情感。(4分)
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通读全文,试简要分析“丈夫”的性格特点(要有文本依据)。(6分)
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共9分,每小题3分)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主要原因是蚊子体重极轻。 |
B.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 |
C.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对蚊子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 |
D.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 |
下列对文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蚊子被雨滴砸中的时候以柔克刚,化解了灾难。 |
B.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
C.研究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问题,可以设计出更轻盈的微型飞行器。 |
D.蚊子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
根据文章的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蚵仔面线
①“蚵仔面线……蚵仔面线……”一个满头银发的阿婆骑着三轮车,一边摇响扶手上锈迹斑斑的车铃,一边大声地吆喝,从小巷的深处驶来。一阵阵淡淡的蚵仔甜腥味从车上的铁皮箱里飘出来,夹杂着虾油和葱花的味道,弥漫整条小巷。这股香味,似乎唤醒了我沉睡在口腔深处的记忆,童年的味道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勾起。就这样,伴随着阿婆的叫卖声,我从早春尚未消散的寒气中,走向童年。
②阿婆那一声“蚵仔面线”,是我童年时光的一句天籁。小时候,每天午睡醒来,我都会坐在老家门口的石埕,双手托腮,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处的动静。每当那一声浑厚的“蚵仔面线......”传进我的耳朵的时候,我都会条件反射地冲进厨房,踮起脚尖,拿出一个大碗,跑到阿嬷的身边,扯着她的衣角,拽着阿嬷到门口等待。
③阿婆打开箱子,大勺落进一大锅蚵仔面线里,一只只胖溜溜的蚵仔裸着透明的外衣,在阿婆的大勺里滚动,滚着滚着,便调动了我的全部味蕾神经,口水似乎要从嘴巴里溢出来了。我把大碗伸到阿婆面前,不自觉地吞着口水。这时候,阿嬷总是会摸着我的头,我抬头送给阿嬷一个大大的笑脸。
④阿嬷掏出了五毛钱,而我则接过阿婆手中的大碗,迫不及待地坐在阿婆车旁的小凳子上,阿嬷怕烫着我,帮我端着碗,一口一口地吹掉面线里不断上升的热气,然后把蚵仔面线送到我的嘴里。那些个胖墩墩的蚵仔一只不剩地滑进我的口中,嘴巴里那股甜腥味经久不散。
⑤阿嬷看着我满足的表情,说:“好不好吃,想不想再吃?”我用力地点了一下头。“那我们明天再来吃。”阿嬷说完就牵起我的手,望家里走去。其实,我还想再吃一碗的。我拉着阿嬷的手,恋恋不舍地回头看,那个卖蚵仔面线的阿婆,那只装满胖溜溜蚵仔的铁皮箱......直到阿婆的三轮车消失在我的视线内。
⑥老家伴水而居,依靠潮汐的涨落生活,蚵仔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童年的记忆里,总是会有这三样东西,蚵仔壳、海水和船只。爸爸妈妈每天很早就穿着厚厚的衣服,走到海边,走向船只,向未知的海域驶去。阿嬷说,蚵仔是长在看不见的海里。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而蚵仔就是靠着捕食这些微生物而长大、变胖的。出海养蚵的爸爸妈妈,从此在我的心中种下了高大而光辉的形象。
⑦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吃完蚵仔面线的时候,阿嬷都会不厌其烦地问我“好不好吃,想不想再吃”,现在,我明白了,其实阿嬷只是想看到我脸上满足的笑容,因为只有真正地喜欢蚵仔,才是对老家人民辛苦养蚵的回报。
⑧长大后,每一次回家,都会到堤岸边走一走,看一看那一排排停泊在岸边的、整齐划一的船只,想象它们每一次的扬帆起航,以及每一次的满载而归。如今老家养蚵的人渐渐少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群对养蚵事业满怀热情的人,他们守着老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家业,保留着对珠圆玉润的蚵仔的喜爱,日复一日艰辛地劳作着。
⑨阿婆的那一声“蚵仔面线”,唤醒的不只是我对家乡美味的记忆,同时也唤醒了我对老家人民的尊敬和爱。围绕着“蚵仔面线”,文中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而我则接过阿婆手中的大碗,迫不及待地坐在阿婆车旁的小凳子上。”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第⑨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
句子:
批注:“蚵仔面线”唤醒“我对家乡美味的记忆”,你记忆中也有自己家乡美味,请你就“漳州的小吃”中的一种,用80字加以介绍。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难得淡定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
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