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美丽中国,任重道远。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14分)26.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0年夏季受上海世博会,南方雨水天气长的影响,各地“避暑游”不同程度受到冷落。28集《庐山古诗词》电视片、10集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庐山:人文圣山》,陆续在中央电视台1套、10套名牌栏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全国百余家著名网站进行了视频和解说词的转播、刊登。1至7月份,来山旅游人数达20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
材料二 《庐山·人文圣山》从全新的视角,首次全景式、大纵深、多角度、宽领域地展示了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秀美的山川风物、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千古文化名山的风流遗韵。
材料三 于丹说,庐山的万国别墅完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碰撞。赛珍珠长期生活在山水美学浸润、山水画卷般的庐山后得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中国的田园和乡村”。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把酒临风、指点江山,一展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风采,多少凡夫俗子在这里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实现了由凡夫俗子到社会精英惊险的一跳。
(1)请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现代文化传播的认识。(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蕴涵的道理。(12分)
2010年8月24日,是我国传统民族节日“七月半”,又称“中元节”,民间有烧纸钱祭祀祖先的风俗。九江市政府为此发布“禁烧令”。多数市民表示理解与支持,并通过用鲜花、网络、家庭追悼会等方式代替“焚烧纸钱”的祭拜活动。也有部分市民不理解,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禁止。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元节民间烧纸钱祭祖的风俗的认识。(10分)
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员中,九江再添20项“新丁”,共达到38项。我市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湖口青阳腔等分别走进九江部分高校,将一些传统的技艺与现代音乐模式相结合,增加现代气息。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请分析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8分)
(2)“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哲学和时代关系是怎么样的?二者的关系在这段话中有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