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这一字之变( )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④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①证实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②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呈现着“人化”的特点,因此是主观的
③启示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性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要致富,先修路”。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中,以公路、铁路、航运等为代表的“铁公基”将率先成为突破口。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决定性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其决定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为浙江“五水共治”点赞,称赞工作抓到了点子上。下列说法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②打蛇要打七寸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④牵牛要牵牛鼻子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5年2月18日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讲述了郑州陇海大院的故事:郑州市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因病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邻居、战友们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30多年来,爱心接力从未间断,如今这个大院誉满绿城,成为郑州市一张精神文明的名片。陇海大院的邻里“大爱”能够()
①提高群众文明修养,回避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②引导市民弘扬传统美德,决定城市文明的发展方向
③感召市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城市形象
④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