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活动 |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
C.煤、石油的形成 | D.火山的爆发 |
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1~2小题。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暖锋过境 | B.乙是低压过境 |
C.丙是冷锋过境 | D.丁是高压过境 |
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寒潮 | B.乙—长江流域的伏旱 |
C.丙—台风 | D.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
图3为某区域示意图,图4反映图3中的P地河谷剖面,图5反映图3对应的湖泊水位惰况。读图分析,回答9-11题。根据图3、4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P地地质构造分别为()
A.自北向南断层 | B.自南向北地堑 |
C.自南向北向斜 | D.自北向南地垒 |
若R城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时,则湖泊类型和蓄水范围分别是()
A.外流湖 a | B.内流湖 | C.淡水湖 b | D.咸水湖 b |
有关图示地区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R地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 |
B.S地光热资源丰富,宜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 |
C.R地冬暖夏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
D.S地终年温和多雨,发展园艺业条件优越 |
表1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读表完成7—8题。
项目 |
年末数(万人) |
|
总人口 |
132 802 |
|
其 中 |
出生人口 |
1 608 |
死亡人口 |
935 |
|
城镇人口 |
60 667 |
|
乡村人口 |
72 135 |
|
男性人口 |
68 357 |
|
女性人口 |
64 445 |
|
65岁及以上人口 |
10 956 |
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 B.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
C.出生率高,每年都净增人口 |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 |
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 |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 D.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
黄土高原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对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黄土高原最容易发生扬沙天气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为()
A.流量平稳 | B.断流 | C.洪峰急涨猛落 | D.含沙量少 |
图1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1—3题。若图中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则()
A.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
B.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出现称为副高 |
C.受该天气系统控制一定寒冷干燥 |
D.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 |
若圆表示赤道,0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则()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
B.由P到N走最近距离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
C.图中M、N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
D.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20时 |
若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P、Q两点的纬度为15°N,则()
A.H点的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 |
B.从图中P点到Q点的经度大于180° |
C.北印度洋洋流海水向西流动 |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