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① 水口:地名, 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世纪90年代建有著名的“水口电站”。 ②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江上的见闻和感受,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并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歌
|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0.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1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暑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