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
A.植被遭到破坏 | B.地下水位下降 |
C.降水异常减少 | D.温室效应加剧 |
“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
A.地域性 | B.整体性 |
C.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问题。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用水量大 | B.降水丰富 |
C.干旱少雨 | D.污染严重 |
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节约用水 | B.国内跨流域调水 |
C.人工降水 | D.循环用水 |
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人为因素是()
A.水的浪费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
B.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
C.洪水暴涨造成淡水浪费 |
D.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价,其主要目的是()
倡导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居民收入 D.发展淡水养殖业
AB、EF分别是半个晨昏圈和半个经线圈,AB、EF相交于O点且平面垂直,O是它们的中点,P是EF上的最南点。读图,完成下题。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则()
A.F在O点正南方位 | B.B在O点正北方位 |
C.A在F点东北方位 | D.E在P点正南方位 |
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A地昼短夜长、B地昼长夜短 |
B.E地和F地昼夜等长 |
C.E、F两地昼长均达到一年中最大 |
D.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 |
一年中,O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
A.0° | B.23°26′ |
C.46°52′ | D.90° |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对比()
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 | B.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 |
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 | D.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 |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
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 |
C.受暖流时间长 | D.位于山地迎风坡 |
该区域冬雨率过高,则()
A.年降水总量大 | B.冬季洪涝灾害严重 |
C.植被耐旱性较差 | D.气温年较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