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左图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右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下列小题。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 |
B.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 |
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
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
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 |
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 |
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 |
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 |
公元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
次数 |
国家 |
4次 |
中国(唐山、海城等) |
3次 |
伊朗 |
2次 |
土耳其、意大利 |
1次 |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A.这些地震大多数为深源地震 |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
C.发生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智得等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多3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 B.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 |
C.各地地震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 D.地震属于内力作用,无法监测 |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
种植业比重 |
畜牧业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劳动力数量 |
① |
86% |
14% |
20% |
多 |
② |
45% |
55% |
90% |
少 |
③ |
8% |
92% |
89% |
少 |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大自流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
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年热播大戏《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在内蒙古包头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据此完成1~2题。从内蒙古包头到新疆阿克苏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规律 |
内蒙古包头所在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A.东、西、南、北—地形、水源 | B.北、南、西、东—热量、光照 |
C.南、北、东、西—土壤、水源 | D.西、东、南、北—地形、光照 |
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A.水旱灾害频繁 | B.沙尘天气加重 | C.物种减少 | D.地震灾害 |
下面是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对比表,分析后回答1~3题:甲地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暖流经过的地区 | B.常年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C.地势较低 | D.正午太阳高度终年很大 |
乙地植被有以下特点:
A.根系发达、叶小多刺 | B.草高树稀,旱季落叶 |
C.普遍生长着苔藓和地衣 | D.阔叶林高大茂密 |
下列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降雨类型主要是气旋雨和锋面雨 |
B.乙地气候类型在南极大陆最典型 |
C.乙地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比甲地明显 |
D.甲气候最大的分布地区是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