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左图为“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右图为“取自美国两地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右图中I、Ⅱ两种土壤分别取自左图中的(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乙地、甲地

形成I、Ⅱ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植被 D.地形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MN差值为20°。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纬度为()

A.10°N B.20°N
C.40°N D.60°N

图中日期和我国文化现象大致对应正确的是()

A.①--立鸡蛋,踏青插柳 B.②--吃月饼,共庆团圆
C.③--放鞭炮,守岁迎春 D.④--望双星,鹊桥相会

如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表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问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120°E,20°S B.60°W,20°S C.120°E,23.5°S D.60°W,20.5°S

若图中乙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10°,则乙点的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为( )

A.76.5°S,37° B.80°S,10° C.76.5°S,10° D.80°S,30°

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先东南后东北 D.先东北后东南

读图,完成问题。

若P点为极点,0为地心,则E、F两地情况不同的有()

A.昼长 B.地方时
C.自转角速度 D.正午太阳高度

若EO、FO分别为两条日期分界线的一段,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2时 B.4时
C.18时 D.20时

若O(20°N,90°E)为太阳直射点,弧线EP、FP分别为晨线和昏线的一段,则

A.P地的地理坐标为70°N,90°E
B.E、F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
C.E、F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D.P、E、F三地的昼长相同

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局部示意图,其中阴影表示黑夜,虚线为极圈,直线为经线圈,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问题。

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两侧的日期不同 B.b点的地方时为18点
C.c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D.d点的正午太阳髙度角最大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海陆热力性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